《壁花少年》(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), 2012
天气一冷,就想起前阵子看的《壁花少年》。
想起Charlie那平淡而试探张望的眼神、纯粹的笑容、他不说可能难以发现的忧郁状态,以及不停被断片的愤怒、不停被压制的眼泪。
对我来说,《壁花少年》让我相信的不是温馨温暖、不是「怪人」也有人爱,尾声迎风驶向的也从来不是什么安定的未来,未来总是未知而焦虑。
《壁花少年》让我经验到的,是一种从「漏风」到「透气」的状态,面对保护严实的记忆、认知,在大风雪中开了一条门缝,赶紧关上,太冷了。于是得花费大半精力去等待,等雪停、等一种御寒的耐受力,但没有人知道进程何在。
在小小的、密不透风的空间待着,再也无法忍受的时候终于决定敞开大门,沉浸于某种近乎偏执的情绪用雪铲不停地铲雪,大口大口地吸气,最后透支昏倒。
倒下了也没关系。它告诉你不要放弃「感受」这件事,作为一种错误经验的收集,可能很冷咧、挫败又别扭,有时候会失态、冲动,但你不要放弃这件事。
David Bowie的〈heroes〉第一次下时我只觉得似曾相识,却怎样也想不起来。第二次下时是尾声,Charlie在隧道里颤颤地探出头、伸出手,我没有哭,也没什么好哭的(最后一场戏之前,Charlie哭我忍不住就哭,某种创伤记忆的蒙太奇在「漏风」),只是小心翼翼地吸着凉凉的空气。
但还是想不起来究竟是在哪里听过这首歌。
隔天一觉醒来,我打开计算机直觉性地搜了《兔嘲男孩》的片尾曲,一模一样,就是David Bowie的〈heroes〉。想起Jojo挨的一巴掌,他说自己活该;也想起犹太少女从暗门走向外界时的未知与错愕,所以她打了Jojo一巴掌。
结局对两人而言都是一种「透气」吧,只是还没学会新世界的呼吸方式,但没关系,只要记得练习感知、好好暖身,先从慢慢吸气开始,然后必须跳舞,再大口、大口地喘气。
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深夜小铺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